当前位置: 驻村日记——“老杜的感谢”  
驻村日记——“老杜的感谢”

驻村日记——“老杜的感谢”

    下午2点,八里关镇政府准时召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安排部署会议。八里关镇党委书记白文胜主持会议,镇上所有领导,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市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会议精神,安排了半年迎检考核工作,安排各村对三年滚动计划表,逐户进行核查,并对两房建设和小额扶贫贷款工作进行了强调,会议持续到下午5点半才结束。

      刚回到黑峡村委会,一阵手机铃声响了,原来是在外打工的贫困户杜孝普(以下简称“老杜”)回来了,正给路永强书记打电话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几句寒暄后,顾不上片刻休息,我们当即决定前往老杜家走访一趟。

   沿着黑峡村卫生室前面的水泥路曲折上行约30分钟脚程,我们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二尺来宽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通向了山坡后面,小道的尽头便是老杜家。老杜家住的是几十年前修的土坯房,门前有一条大约三四米宽的小溪,溪水并不大,但从溪中的嶙峋的巨石以及流水侵蚀的痕迹看,这条平静的小溪也曾怒吼过多次。早年间,老杜一家在村里的帮助下用几根圆木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木桥,经过岁月的侵蚀,一些地方看起来已经腐朽,人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透过木头的缝隙往下看不禁让人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木桥虽然简陋,但却承载着老杜一家渴望沟通外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之前我也到杜孝普(以下简称老杜)家走访过几次,所以对他家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老杜家一共4口人,他和妻子贺美心以及两个儿子,其实还有自己的老母亲,只是户口没在一起。老杜夫妇勤劳朴实,用辛勤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家庭。他两个儿子很有出息,几年前相继考上了大学,这可让老杜夫妇又喜又忧。喜的是两个娃终于可以走出大山,能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忧的是两个娃上学的学费实在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开支。但老杜心想,再苦不能苦了娃,索性一咬牙,自己再累,咋都要让娃读完大学。两年前,老杜家被评为贫困户,致贫原因为因学致贫,帮扶干部是我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赵瑞正同志。在了解到老杜家的情况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帮扶干部的赵瑞正同志,不仅多次到老杜家实地走访慰问,更是想方设法解之困、除之忧。在老杜的儿子上学期间,他多次联系县上教育部门,为其争取相应的教育助学贷款,驻村工作队也不定期采用电话访谈的形式鼓励老杜的儿子发扬山里人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品质,鼓励其勤工俭学,度过难关,争取早日成材,回报社会。去年中旬,得知杜母生病住院花费了不少钱后,赵检和驻村工作队也时刻挂念,后虽因杜母户口不在当地而无法享受相应的医疗优惠政策,但赵检还是多次同工作队一起到老杜家中对杜母进行了走访慰问,为其送来了衣物及其它生活物资。在我院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在帮扶人及驻村工作队的不断帮助鼓励下,老杜一家逐渐树立了直面困难的勇气,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激活了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如今,老杜发挥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前往省城西安务工,给家里的经济状况带来了巨大转机。老杜两个儿子也奋发读书,大儿子去年6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小儿子也将于今年毕业于西安某高校。

   在老杜家,我跟路书记和老杜夫妇亲切的拉扯起了家常。我们详细询问了老杜最近在西安的务工情况,两个儿子的近况以及杜母的身体健康情况。交谈中,我们得知,老杜的大儿子自去年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闯荡,现已经就业于中铁十局,目前在湖北工作,小儿子目前进入了大学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听老杜说,他在西安某建筑工地干得不错,这次是休假5天,回来看看自家的苞谷魔芋等作物长势。其实老杜嘴上不说,我和路书记也知道,老杜心里更多的是对家里老人和妻子的牵挂。提及他两个儿子的情况,老杜的脸上难掩丝丝自豪和喜悦之情,路书记补充说,你还不知道吧小杨,老杜的两个儿子不仅很优秀,而且很懂事,当时二儿子在上大学期间,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供他们弟兄两个上学不易,加上心疼父母,自己主动休学,打了两年工,攒够了学费,才又开始大学学习生活。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有些动容了。

    临走之前,我们再次嘱咐老杜在外务工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老杜拉着我们的手,一再挽留,对我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对帮扶人和驻村工作队一直以来对他们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扶贫工作,真是应了那句话——“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相信通过我们检察院领导同志上下一心一起努力,定能打赢黑峡村的脱贫攻坚战。




 
版权所有:mobile28365365 备案号:陕ICP备12010534号-1 地址:洋县学巷街24号 办公:0916-2986010 传真:0916-2986036   管理本站